第三百十四章 茶话调研_抗日之神鹰天降
爱我小说网 > 抗日之神鹰天降 > 第三百十四章 茶话调研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三百十四章 茶话调研

  “神鹰”军团自1941年底离开根据地到大西南,出动了一个独立旅、一个华侨团、一个新四军特别纵队和“神鹰”特种部队共一万五千余人,与中国政府远征军一道在缅甸和日军血战数月,取得了歼灭日军两个师团,重创一个师团的巨大胜利,其中,“神鹰”特种部队多次深入敌后,打击日军补给线,为远征军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
  以陈际帆为代表的“神鹰”军团眼光长远,以自己的实力赢得了远征军将领的尊重,赢得了蒋介石的信任,更为自己赢得更多外援铺平了道路。

  “神鹰”的入缅作战是“神鹰”由弱到强,由守转攻的重要标志,更是“神鹰”由单一的步兵兵种转向多兵种合成化大兵团的重要一步。

  通过缅甸战场的锻炼,不仅让独立第一旅等部队获得了更多与日军作战的经验和教训,更重要的是,以陈际帆为代表的“神鹰”指挥官们得到了指挥大规模战役的经验。尤其是陈际帆,由于指挥的部队都是“神鹰”以外的番号,所以在此次大战中更多的学习了各部队协调、组织等经验,向一个优秀指挥官又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。

  世界一流的“神鹰”特种部队在缅甸作战中屡立奇功,获得更多的宝贵战机,他们创造性地使用了各种战术,袭击日军的坦克、烧毁日军粮草辎重、最值得记录的,是他们首次和航空兵合作,创造了这个时代首次空地协作空袭机场的光辉范例,经此一役,“神鹰”特种部队已经昂首进入世界最强特种部队行列,为“神鹰”,更为灾难深重的中国赢得了世界各强国的尊敬。

  但是,“神鹰”的骤然发展壮大是在蒋介石暗藏祸心的情况下出现的,部队并没有做好更充分的准备,整个“神鹰”集团军中,可以和日军正面一战的部队不超过五万人,更严重的是弹药不足,虽然安徽的兵工厂在这段难得的和平时期大力发展,终因工艺、原料和设备等因素无法进行部队的自给自足。毕竟是军队,上下级的界限还是很分明的。会议开始后,尽管陈际帆一再强调这只是非正式会议,目的就是听取大家对部队、对根据地建设、甚至是对个人前途的看法,可是没有那些个升任中将军长的军官发话,谁也不敢先站起来发言。

  “老钟,”陈际帆点名了,“还是你先说说吧,你对根据地,对部队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,咱们现在担着反攻的重任,你觉得我们还有那些欠缺,如何改进等等都可以说说。”

  钟鼎城正准备站起来,陈际帆示意他不用,他的口才不怎么好,可是看问题也很尖锐,第一句话就说到了点子上,“头,部队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三十万,但是这并不代表部队战斗力的提高,相反,由于我们在基层军官培养上跟不上部队的扩张,部队的战斗力已经呈现下降趋势。”

  陈际帆微微点点头,老钟提的这个他是想到的。

  “可这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,最严重的是新增加的部队已经多多少少参杂了其他的政治势力,这几个月我们的调查情况看,有这样几方面:首先是部队出现了山头主义倾向,第一类是以当初的民兵为主力的山头,比如当初小王庄的民兵现在已经成为部队的营、团级干部、他们自然而然抱成团,这个山头政治上比较保守,对于出动攻击鬼子不太热心,只想守着小王庄周边,他们大部分人打仗的目的已经变成了立功、升官、光宗耀祖。”

  “第二类山头是各地保安团,他们由于加入‘神鹰’稍晚,而且数量很大,但只有少部分能进入主力部队战斗序列,其余的仍然是二流部队角色,这就产生了两个消极因素。一是部队的情绪多,士气低落,二是部队和地方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这些本该保卫一方平安的部队已经严重干扰了地方的行政。”

  钟鼎城在“神鹰”中属于德高望重那种,他负伤的故事已经在根据地广为流传,他的话也没有人敢反驳,因为这几个月,钟鼎城做过仔细调研,是有发言权的。

  “接着说。”陈际帆面无表情。宝贵的休整机会,可没有仗打部队的骄傲情绪开始滋生,认为我们天下无敌了,更可怕的是很多部队不知不觉开始凌驾于地方之上,触犯地方法规的事情层出不穷。”

  “还触犯法律?不是有军纪吗?”

  “军纪只能约束现役军人,可是他们的家属却是‘一人得道鸡犬升天’,无形中已经形成了一个特权阶层。地方上的法律对老百姓还有约束力,可对于军队毫无意义。因为警察本身就是军人转过去的。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”

  陈际帆大声说道:“王处长所说的这一切都是真的?”

  下面看见陈际帆面色不善,都不敢做声。

  陈际帆忽然觉得自己不够冷静,这是座谈会,目的就是调研,如果提前发火,那这个会肯定是不欢而散,自己什么都得不到。

  陈际帆赶紧换个口气道:“这是座谈会,今天在会上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,有什么不满意的就提,作为部队的带头人,我只有了解具体情况后才能为大家解决问题。说说吧,王处长讲的这些是不是真的?”

  高绿林站了起来,“总司令,嗯,头,我承认这些都是事实,至少我们旅存在这种情况。可这是有原因的,起初弟兄们出生入死的时候,脑门子里就一个心思,打鬼子,可后来活着的弟兄开始有了追求,没媳妇的想说媳妇,成了家的希望能够有几亩薄田养家糊口,军饷这玩意虽然多,可总不能拿一辈子。我们旅的弟兄大多是穷苦人家出身,提着脑袋在战场上耍了这么多年,只想置点田产让家人有个奔头,我觉得这没错。可是地方上把着地,好的要么被那些逃难回来的地主要了回去,要么就是被有钱的给高价买了,弟兄们急了,只能耍横的,头,弟兄们可不是明抢啊,弟兄们只是想平价买点安身之地。”你们还是太不了解中国的官场了。官员们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?是地方经济,因为这样他们那一片就可以增加财政收入,可是对于军人的安置他们有什么好处呢?没有,只有一纸文件约束,可这个文件只是单方面的义务,地方上要么扯皮推诿,要么草草安置了事。”

  “不对啊,地方上的行政长官不是已经实现选举了吗?他们可是当地人选出来的?”

  邱瑞荃苦笑,“头,我们都知道,您想改变官场恶习引入的选举制,可事实上,民主选举这东西在少数开展得早的农村确实不错,搬到城里就走了样,首先是我们的政治环境比较宽松,共产党、国民党还有各种如雨后春笋般成立的政团已经占据了选举资源,大量的精力被用在拉选票上,而真正需要去做的,尤其是那种长期化的工作反而每人做,而且百姓也不是很积极,除非他们能加入到这些组织里来。”

  “那共产党方面呢?他们做了些什么?”陈际帆不相信共产党也不做事。

  “客观地说,凡是共产党取得选举胜利的县,贪污、官僚等事情要少很多,可是共产党的大量精力是放在建立农会、工会、妇救会等组织上,对地方上的建设,尤其是对社会矛盾采取的还是斗争加宣传,不利于缓和整个社会的矛盾。”邱瑞荃的话很重。

  这边苏靖威站起来道:“这段时间城里很多商人、作坊老板也在抱怨,说他们承受的税太高,而政府又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和福利,他们感觉经营压力很大。”苏靖威家本身就是搞轻工的,估计那些民族资本家会找到他说说话。

  李祥韬立刻反驳:“比起那些工人,他们够可以了,很多逃难的难民没有土地,只能到城市里做工,可他们的薪水、待遇都非常低,要不是共产党那边组织起工会,恐怕情况会更糟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awxsw.cc。爱我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awxsw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